這些年,職場的競爭、生涯的瓶頸、生死存亡的遊戲…種種殘酷的現實壓力,就業、轉業、失業、待業…百般無奈的輪迴交替,於是「不創業,就等死」的聲浪迭起,教人「創造你的被動收入,躺著睡也在賺!」的網路行銷課程也成為三餐日常。然而創了業就真的從此不用看人(老闆)臉色,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嗎?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, 我國新創企業平均存活率第1年為89.55%,第5年為57.43%(2017年7月19日東森財經新聞報導),創業的五年存活率不到六成(註),有心創業的人,真的要先問一下自己,是否具備了"以身相殉"的決心(「自慢3:以身相殉—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」,作者:商周創辦人何飛鵬)

註:坊間許多網頁引述「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,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九成。能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,只有1%。」其實是一種誤解,這是樣本範圍沒有釐清的緣故。「創業一年失敗率高達90%、五年存活率只有1%」是針對申請青年創業貸款的創辦主而言,
這數據的提出是用來質疑政府政策執行的不當,借錢給青年創業主,卻無法給予有效的輔導創業,只是更陷這些創業主落入更大危機的局面。

3.創業的贏家思維
為何申請青年創業貸款的創業失敗率如此之高?這就要回到這些青年創業的原因,到底是準備好了一身的本領,抓好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只缺東風(本錢)呢?還是迫於職場環境的生存不易或不切實際的夢想?創業要有三本:本人、本錢、本事;本錢是指創業主資金的來源以及是否足夠撐到轉虧為盈的那一天(馬雲語錄:「今天很殘酷,明天更殘酷,後天很美好,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」),而本事要有"三識":知識(產業領域)、見識(分析判斷)、膽識(決策勇氣),老闆可不是人人都擔的起啊。

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,是教人如何打勝仗的策略學(最高境界是"不戰而屈人之兵"),因此非常適合於創業實戰或談判謀略。創業的贏家思維是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」,而我們常在街頭巷尾看著一家又一家的店開幕,沒多久就關門大吉,反映的卻是「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」的有勇無謀行為。

《軍形篇四》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。(如圖解)

這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」據說是孫子兵法的實踐家「孫正義」的座右銘,甚至還把這兩句話作為廠訓放在公司大門口;而善用兵者,將也;內部"修道而保法",外部"結合天時(審時)、地利(度勢,市場趨勢)"正是又回到孫子兵法所講的「經之以五事: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」。

上個月(2019/08)台中大慶夜市又隆重開幕,不禁又讓我想起去年的新聞:台中一年多來倒了6家夜市,其中"環中夜市"去年第三度重新開幕,在今年又慘遭滅頂了。很多人都說夜市擺攤"很好賺",夜市一家又一家的開,但這幾年卻也一家又一家的關;在這開開關關的現象裡,我不禁想到了孫子兵法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」的觀點,實在不懂夜市經營在「地主、場主-夜市經營規劃者、攤販主」這三者之間的經營獲利模式。

尤其個人住家附近剛好是【大里國際觀光夜市】,看個它從規劃設計、風光開幕到打烊謝幕,聲稱耗資七千萬的投資,才不到2年的時間就這樣過了一個起落的循環。我不了解場主這個夜市經營規劃者,是怎樣考量的,為何夜市倒了一間又一間,卻又一間又一間的開?我比較不捨的是這些攤販主,繳了租金如果又沒有人潮,或是像大里國際觀光夜市,有室內裝潢招牌等固定設備/硬體投資,是否沒賺到錢,卻反而蝕本無歸?創業者如果沒有資金周轉金的概念,不會估算損益兩平點,創業其實真的就是"敗兵先戰而後求勝"的行為(需要創造多少營業額/銷售量才能打平?換算成客單價,要有多少來客數/交易量才能不虧錢?)

註1.孫正義 Masayoshi Son,韓裔日本人,據傳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後代子孫,日本軟體銀行集團創始人、總裁及首席執行官、日本最熱門企業家,而軟銀則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 )

註2.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」的"先勝"未必就代表有勝算就一定能成功,兵法上有一莫大誤解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?」(這是出自不懂兵法真諦卻又愛亂注解兵法的浪漫詩人—唐朝杜牧),孫子兵法上說的是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,印證這「先勝而後求戰」的概念,純粹是指有"勝算"而言,至於這勝算(勝率)到底要多少才可打仗,卻是因人而異。只要輸的起,輸了不會動要到國本,贏了可以創造倍數獲利,有何不可?大企業家下決策有可能十次輸了七八次,但只要贏了那兩三次,就足夠讓他擠身全球富豪之列了,重點在於輸不輸的起,有沒有再玩的本錢!

註3.「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」是指客觀的分析而言,有時為將者抱著必勝的決心,這種個人的主觀意志(魄力、企圖心、執行力)也未必沒有打勝的機會,這是我們研讀兵法時需要特別留意的,有時候被逼到退無可退了,置之死地而後生,也未嘗沒有機會。楚漢相爭時,楚霸王項羽大小七十餘戰,只輸了最後一戰就烏江自刎,而痞子無賴劉邦打了四十幾場仗,沒贏過幾場(五根手指數的出來),但只靠拜了韓信做大將軍,就打下了大漢江山。被郭台銘違法解僱的前鴻海集團新綠數事業群總經理謝冠宏,年屆50歲的人生而被卸甲歸田,一時之間將軍失去了戰場,因不願再進入製造業,開始思考創業的可能性,終於也創建了耳機王國。

4.運籌帷幄之中(廟算)
要如何才能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」呢?就是要【先算-廟算】,正如大漢帝國創辦人劉邦稱讚其軍師張良"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"一般,只要掐指一算,就能夠找出決勝之機一樣。

《始計篇一》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於無算乎!吾以此觀之,勝負見矣。

孫子兵法指出【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】,仗還沒開打而先經過分析之後認為可以打勝仗的,必然是因為分析後算出的勝率較高的緣故,勝算高當然就較容易打勝仗,勝算低又偏要開戰,打敗仗的機會當然就相對要高一些,更何況是那些一點勝算都沒有卻又偏偏要逞強開戰的,打敗仗根本就是必然的結果。

廟算,指的是古代作戰前,在祖宗宗廟上進行討論的一種儀式,一來是祈求祖宗的保佑,二來是確保機密不會外洩。自夏朝開始,國家凡遇戰事,都要告於祖廟,議於廟堂,成為一種固定的儀式。帝王在廟堂占卜吉凶,祈求神靈護佑,以巫術假托神的旨意,迫使人們進行戰爭。這是“廟算”的原始形態。春秋時期,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結合的宗教觀受到沖擊,“廟算”已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,實際上已成為在廟堂召開“作戰會議”、研究克敵制勝方略的代名詞了。

那廟算,到底是在算什麼呢?三國的曹操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注解:所謂廟算就是在廟堂之上進行【選將、量敵、度地.料卒、遠近、險易】的討論,分析雙方可能的將領是誰,敵我的強弱態勢、可能進攻的地點、雙方士卒的士氣戰鬥力如何、進攻地點的遠近險易分析等等。對照到現代的企業經營管理,無非就是「衡外情、量己力」的強弱威機SWOT分析,透過外在機會與威脅的分析、內部強處與弱勢的評估,進而尋找出致勝的關鍵性成功因素,用以制訂企業未來的經營方針,這就是企業如何能「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」的關鍵。而孫子兵法的強弱威機SWOT分析,指的正是「校之以七計,而索其情:1.主孰有道、2.天地孰得、3.將孰有能、4.法令孰行、5.兵眾孰強、6.士卒孰練、7.賞罰孰明」。

這「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」的經典,可用三國諸葛亮的《隆中對》來闡述:
「自董卓已來,豪傑並起,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。曹操比於袁紹,則名微而衆寡。然操遂能克紹,以弱爲強者,非惟天時,抑亦人謀也。今操已擁百萬之衆,挾天子而令諸侯,此誠不可與爭鋒。孫權據有江東,已歷三世,國險而民附,賢能爲之用,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。荊州北據漢、沔,利盡南海,東連吳會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國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資將軍,將軍豈有意乎?益州險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業。劉璋闇弱,張魯在北,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於四海,總攬英雄,思賢如渴,若跨有荊、益,保其巖阻,西和諸戎,南撫夷越,外結好孫權,內修政理;天下有變,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、洛,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,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?誠如是,則霸業可成,漢室可興矣。」

不以成敗論英雄,這諸葛孔明真不愧是一代軍師,短短幾百個字,就定出了"三分天下"的建國綱領(如圖),只可惜"天時、地利"雖然算的透徹,卻對"人和"失算而功敗垂成。孔明雖得劉備信任而扶助劉備從喪家之犬到一方霸主,但霸業最終未能成功,卻也是毀於劉備的兄弟情(劉備結拜兄弟關羽、張飛各有致命缺點,關羽恃才傲物,常常看不起其他將軍,最終敗走麥城而身首異處;張飛情緒EQ特差又愛喝酒,最終被屬下給暗殺,割了首級;劉備則是執意為兄弟報仇,親自率兵伐吳,不僅毀了聯吳抗魏的大計,最後更是被吳國儒將陸遜"火燒連營七百里",落的白帝城託孤阿斗(劉禪)於孔明的下場,等於是說這劉、關、張三人結義的這條繩子,毀了三分天下的大計啊。

arrow
arrow

    松柏企管研習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