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VS.儒家

經典哲學的觀點--道家VS.儒家,分享給大家

道家老子的社會觀察:
【天道失,人道起;容易迷失在假仁假義,虛偽的道德假象中】是老子對當時社會觀察的結論,第18章講「大道廢,有仁義;智慧出,有大僞....」、第19章講「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;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 ....」,莊子甚至講「聖人不死,大盜不止」,所以道家才主張【返樸歸真:無所為ㄨㄟˋ而為ㄨㄟˊ(無為而治)】,秉持的是易經‧坤卦【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】的精神。

儒家孔子的愚公精神:

儒家的看法不同,認為【人道盡,天道成;自己把倫理綱常做好,自然可以回復天道】,【大學】(乃大人之學,亦是大仁之學)開宗明義即講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(三綱領)」、以「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(八條目)」為己任,所以主張【藉假修真:有所為ㄨㄟˋ而為ㄨㄟˊ(天下大同)】,秉持的是易經‧乾卦【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】的精神。

PS1.親民,實為「親近人民,了解民心需求」,現代語為「接地氣」之意;宋儒朱熹因看到後面有寫道商湯盤銘「苟日新、日日新,又日新」的字語,妄加以解釋「親民」為「新民」-革新人民的心智;從此一步天涯,差了十萬八千里。【大學】通篇主張以【誠意→正心→修身】為宗旨,念茲在茲所談的都是從自身做起,透過修身成為典範後形成強大的吸引力,讓大家自然而然的去效法看齊,從而做到【齊家→治國→平天下】,是一種以身做則的王道哲學,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人改變、革新的霸術手段。

PS2.研究古文的夥伴們一定要特別注意,古典哲學一定要讀原文、看上、下文及完整段落語意、甚至於整本書的論點,才不至於陷入斷章取義或他人有意的引導解釋,以上面為例,如果「親民」就是「新民」,為何文中不直接講「新民」就好?為何【大學】一文既用了「新」這個字,還要另外用【親】這個字?顯見這不能用單純的「同意詞」來解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松柏企管研習中心 的頭像
    松柏企管研習中心

    松柏企管研習中心

    松柏企管研習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